楊三郎美術館參訪
一位將巴黎光影與台灣土地融合於筆尖的色彩詩人,是台灣西畫史上不可忽視的靈魂人物。

【用色彩寫出台灣靈魂的男人】
他是楊三郎,本名楊錫彬,1907年出生於台南善化。自幼熱愛繪畫,憑著天賦與毅力,成為台灣近代最具代表性的西畫大師。他的畫筆下,有著台灣明亮的天空、豐饒的田野、港口的熙來攘往,每一幅作品都像是在為家鄉留下光影的詩篇。
【從善化到東京,從巴黎回台灣】
1927年,他遠赴日本東京川端畫學校學習西洋繪畫,接受嚴謹正統的素描與色彩訓練。
1932年學成歸國後,以新穎的技法與大膽的色彩吸引注目,作品多次入選日本帝展與台展,奠定台灣西畫先鋒地位。
1950年代,他為追求藝術突破,勇闖法國巴黎,親身接觸印象派與現代藝術的核心思想,將自由奔放的用色和光線表現帶回台灣。
【筆觸中的台灣,色彩裡的溫度】
楊三郎的畫風融合印象派的光影、野獸派的色彩,最愛描繪台灣的嘉南平原、基隆港、淡水夕照、漁港船影。他筆下的台灣不是靜止的風景,而是流動的陽光、翻騰的海浪、忙碌的人群,每一筆都蘊含濃烈的生命力與對家鄉的深情。
他的代表作《基隆港》展現海港熱鬧景象;《嘉南平原》用金黃稻浪映襯農人辛勤;《漁村》讓人看見沿海的純樸與生機。這些畫作如今不僅是藝術品,更是記錄台灣風土的文化資產。
【藝術不只是美,更是責任】
除了創作,楊三郎還積極推動美術教育,他創辦「台陽美術協會」,提供平台給年輕藝術家展現作品,提攜後進,奠定台灣現代美術發展的重要基礎。他的熱情與奉獻精神,讓台灣美術圈生生不息,也成就他「色彩詩人」的美譽。
照片出處:楊三郎美術館官網 https://yangsanlang.com.tw/about-us/
楊三郎用畫筆告訴我們:藝術不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,而是能讓人看見土地、感受溫度、找回家的心。
【走進藝術的宅邸,暢談生活的藍圖】
與客戶共遊楊三郎美術館 × 小玻璃屋的美好午後

有時候,一場美術館之旅,一杯咖啡的對談,足以搭起彼此之間關於「理想生活」的橋樑。謝謝每一位同行的朋友,讓藝術與建築的午後如此真誠又溫暖。













